曾发过一条微博:【72小时原则】一件事情被拖延得越久, 你开始做它的概率就越小. 如果拖延一件事情超过72小时, 你总能找到足够的理由不做它.(链接 http://weibo.com/1834100550/y4Geb0gDq)结果有91人的转发, 很多人表示中枪~ 91位转载,对于我的小微博来说, 已经是天量了:-)

提出72小时原则(72-Stunden-Regel)的是畅销书<<小狗钱钱>>的作者,德国理财顾问博多·舍费尔(Bodo Schäfer)。他说,当决定要做的某件事情时,必须在72小时内开始行动,否则这件事情99%是不会被完成的。不过他也没有说明这数据是怎么出来的。
我认为导致过了黄金72小时后行动力大幅衰减的有3个原因:
1)记不得
2)一直在做准备,等待所有条件具备
3)认为3天内不做的事情,就不重要
下面就分析一下这3个原因及其对策。
记不得
下图是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Ebbinghaus's Forgetting Curve)。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与'72小时原则'的形状是高度一致的。单纯地用大脑记忆就像在沙子上写字,风一吹,留下的印迹就模糊了。
我们需要有系统来帮助记忆。这就是GTD里的第一步,收集。将待办的杂事放进收件夹,一个可靠的系统。清空我们的大脑,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在忙完手头的事情之后,还能从系统中挑出要做的下一件事。用系统则是在石头上刻字。即使记忆模糊了,还可以找出来看。
个人的GTD时间管理系统,就像是企业的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小企业的信息量不大,靠口口相传,大脑记忆还能够运营。但是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ERP系统来管理,配置企业资源了。对于个人,我们都有大大的梦想,不想虚度人生,想做很多事情,另外,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单位时间内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像从小企业成长成大企业,需要有系统的协助,才能减去大脑不必要的负担,专注于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事。
对策:
建立收集系统。把想到的事情写下来。
尝试doit.im,omnifocus等时间管理软件。
一直在做准备
上图是《不知道后悔一辈子的100句》中的一句。有时候我们觉的时机不成熟,等好好思考后再说,好好准备再说,可是就一直准备下去了。99%的人,一辈子都在做准备。
5月份时在杭州与《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有一次深入谈话。他提出的“快乐就是快速行动,乐在其中”。
邹鑫是学软件的,软件可以在不完美的时候先推出Demo版,然后再收集经验,继续推出1.0,2.0...版。所以他的第一本书《小强升职记》也很快就推出了,虽然他知道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但是书还有再版的机会,始终还是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越早开始,越多时间和机会试错。
也像永锡说的,如果从广州开车去北京,并不需要计划每一个红绿灯口。把握大方向就好,小问题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吧!
对策:
勇敢一点,走出舒适区。
3天不做的事情代表不重要
有网友评论:'今天解决不了的事明天做,明天解决不了后天做,后天还是解决不了,它根本就不是个事,所以,八用做了[偷笑][偷笑]'
这是一个混淆'紧急性'与'重要性'的说法。3天内不做,通常指因为这件事情没人催,没有外在的压力,而不是事情本省不重要。如培训充电,带父母旅游,维护人脉等事情都是拖延3天也不会天塌下来的事情。不能因为没有外来的推动力就让这些事情不明不白地从待办事项里消失了。即使不做,也要给出个理由,名正言顺得删除。
对策:
- 根据人生愿景,长期目标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
- 给这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一个截至日期。
结语:
靠系统记录自己的待办事项,超过72小时也不遗忘。
在模糊中勇敢前进,72小时内迈出第一步。
重要的事情常回顾,不被72小时紧急的事情淹没。